Featured image of post 网球2.0进阶指南

网球2.0进阶指南

写在前面

不要被正手的掉拍头、拍头高度、收拍轨迹、匹配击球高度等条条框框限制住。

NOTE: 后续所有动作都包含核心动作和核心思想,来指导所有技术细节

心态第一

不急于求成的心态会体现到击球节奏上

意识第二

主动发力动作短,被动发力长

打在球弹起最高点

身前处理球

浅球跟上步伐,深球退后

放弃发力,放松打球

  1. 在十分放松和协调的情况下做动作,前期加速动作打出的球只会更不稳定
  2. 持拍手一定要放松 脚却要扎稳 这很矛盾 但却很重要

主动

你打球,不是球打你。
这就对你提出了要求:思路清晰、对球轨迹 & 落点明确、跑到位、准备好

节奏感

节奏:球朝你飞行过来的轨迹和你的挥拍轨迹的交点,必须是一个身前的击球点。

  1. 球速快的时候,你的节奏也要快,这意味着要更早的挥拍
  2. 预判击球点的位置,提前挥拍,主动迎着球去打,节奏才能对上
  3. 动作连贯,对击球点充满信心,球虽未到,但自信朝着你想象的目标击球点挥拍!!!
  4. 不能等到球弹到最高点,才开始挥拍。

盯球

盯球辅助你更好的找到节奏感~

  1. 对手拍碰到球,喊:“准备”
  2. 慢慢找到球到了你应该开始挥拍的位置,喊:“挥拍”

脚要提前到位等球

靠着脚蹬转带动髋、身体打球,在这个基础上做到主动,意味着你脚开始蹬转要比球过来的节奏要快半拍

脚步跑动要轻盈

前脚掌踮起来启动,放松一点跑动

越是快的球也是要放松身体

浅的球要先超前跑动,然后侧身接最多两个并步

用拍面轻轻推送,不一定要侧身做完整的动作

正手

核心动作

1. 发力挥向击球点,打出‘啪’的感觉。就像羽毛球的高远球,我们短促发力鞭打在球的高点。
在核心动作的指引下的其他动作细节变得简单:

  • 发力过程拍面的稳定性、拍面方向。
  • 此时要做到向前推送,只需找到较前的击球点,让惯性自然产生推送效果
  • 打上旋,力的方向角度较大朝上,拍头位置比击球点低
  • 打平击,力的方向角度稍缓朝上,拍头略低于击球点
  • 收拍轨迹也是自然产生的

2.

哪一刻觉得自己提升了

准备姿势

左手握住球拍放在身前,盯球出那一刻,左手引拍

屈膝

降低重心后,会自然的把双脚打开:

  1. 身体更稳了
  2. 步幅更大了
  3. 击球的高度也更合适了。
    以前教练说要在髋还是腰部高度击球,突然看了下自己的站姿,发现站太高了

另外好像

保持大臂和腋下的间隙

  • 提升了拍头高度。
    1. 球拍往上的趋势变小了,把球没那么容易打飞
    2. 击球点变高了,没那么容易下网
  • 更多的往前推送
    1. 击到球后,保持腋下打开状态,能更好的继续把拍头往前推送。而不会马上的向左收拍
    2. 打开/关闭腋下,带来的收拍效果不一样,下次可以好好观察。当你收腋时,往往伴随着屈肘吧?
  • 大臂会更好的向前
    1. 击到球后,保持腋下打开状态,能更好的继续将大臂往前送;如果关闭腋下,大臂没法划圆,也就没法往前走了
  • 更好的收拍状态
    1. 打开腋下,收拍时肘部能收到肩膀位置,大小臂也处于更水平状态,肩膀能更多旋转

    2. 关闭腋下,收完拍,小臂是朝上的,肩膀的旋转也不够

      NOTE: 说到收拍位置, 要想收拍到肩膀以上,并且最后大小臂保持水平,是不是也意味着转髋过程中,重心不能上移太多?

大臂向前

大臂往前,最终收拍姿势大臂和身体保持垂直

反手挥拍直线轨迹

拍头朝前直线挥拍

发球

  1. 抛球
    球未离开手时,不要抬头看球,这会导致身体变化,抛的球不稳定(球的上升轨迹是斜线)。球离开手后再盯球。
  2. 架拍
    往上抛球时,身体随之往上,持拍手逐渐架好拍(不要架太高),球脱手后,身体停住盯球,把握好节奏,然后放松倒拍顶肘
  3. 倒拍
    倒拍的节奏决定了你能否击到高点
  4. 击球
    击到球后,右脚尖不能脱离地面

挥拍、转髋和重心转移三者联系

在网球挥拍过程中,挥拍、转髋和重心转移是互相联系、协调一致的三个重要动作。这三个动作的衔接和配合对于发力、稳定性和击球效果至关重要。以下是这三个动作如何衔接的详细描述:

重心转移

重心转移是整个挥拍过程中最先发生的动作。它帮助球员在击球时获得更大的力量和稳定性。

  • 准备阶段:在准备击球时,球员的重心通常是平衡的,双脚分开站立,稍微弯曲膝盖,准备随时移动。
  • 启动重心转移:当球员决定击球时,重心会从后脚逐渐转移到前脚。对于右手球员,如果是正手击球,重心会从右脚转移到左脚;反手击球则相反。
  • 重心转移的过程:重心的转移过程中,球员的身体会略微前倾,准备在击球时将全部力量集中在击球点上。

转髋

转髋是通过髋部的旋转来产生额外的力量并将重心转移的力量传递到挥拍动作中。

  • 髋部预转:在准备击球时,球员的髋部会略微预转,以便在挥拍时能够顺利进行髋部的旋转。
  • 髋部旋转:随着重心的转移,髋部开始旋转。对于右手球员,正手击球时,髋部从右向左旋转;反手击球则相反。
  • 髋部的结束位置:髋部的旋转会带动上半身和手臂的挥拍动作,髋部旋转结束时,身体会面向球网。

挥拍

挥拍是击球过程中最显著的动作,是将前面两个动作的力量集中到球上的关键步骤。

  • 准备挥拍:在重心开始转移和髋部预转的同时,球拍开始后引。
  • 挥拍过程:随着髋部的旋转和重心的继续转移,球拍从后向前加速挥出,击中球的瞬间,所有的力量汇聚在球拍和球的接触点上。
  • 随挥:击球后,球拍继续向前、向上挥动,这是随挥动作,可以帮助控制球的方向和力量,同时减少对身体的压力。

三者的协调

  1. 同步启动:重心转移、转髋和挥拍通常是几乎同时开始的,但在时间上有微妙的先后顺序,重心转移稍微领先,然后是转髋,最后是挥拍。
  2. 力量传递:重心的转移提供了初始的力量和稳定性,转髋将这部分力量进一步放大并传递给上半身,最终通过挥拍将力量传递到球上。
  3. 流畅连接:为了最大化力量输出和保持动作的流畅性,重心转移、转髋和挥拍需要无缝连接,动作之间不能有明显的停顿或中断。

具体例子

假设一个右手球员在进行正手击球:

  1. 重心转移:球员站稳,重心在右脚。当准备击球时,重心从右脚逐渐转移到左脚。
  2. 转髋:同时,髋部从右向左旋转,带动上半身的转动。
  3. 挥拍:球拍后引,随着重心的转移和髋部的旋转,球拍快速向前挥动,击中球。击球后,球拍继续向前、向上随挥。

通过协调这三个动作,球员可以实现强而有力的击球,同时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练习时,可以分解动作,逐步练习重心转移、转髋和挥拍的协调性,最终将这些动作连贯起来。

优良习惯

盯球

盯球不只盯球飞过来到快落地的时候,做到击打的时候,也盯着球

手臂不发力

手臂只是力量的传导,而非力量的来源。力量最终一定要传递至拍头,而不是拍柄。 和第二点相关,很多人把手臂当作一个力量来源来补充击球力量,这样会导致手臂僵硬。其实,在大部份正常情况下手臂几乎不太参与发力,更多只是控制方向的时候需要用到一点点力(处理一些救球或者随机球除外)。力量来源应该是:蹬地——转体——重心前压,然后力量是通过大臂——小臂——手腕,最终到达拍头(注意:我的用词是力量通过大臂小臂手腕,而不是大臂小臂手腕发力)。很多人手臂紧张,力量最终也就传递到了拍柄,拍头根本没出去。有一个比较好的心理上的技巧,我曾经尝试过:就是正反手把注意力都放在收拍那一下,因为你想着要快速收拍,你自然就放松了,力量就过度到拍头,球的包裹就完整了,然后鞭打就出来了。

常见球处理 - 斜线球

因为球的飞行是离你而去的,你要朝侧面跑的多一点

注意事项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